• LASIK
  • 何謂 LASIK

    (Laser-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)

    使用微型刀片製造角膜瓣,然後進行角膜基質的雷射切削,術後將角膜瓣復位。與PRK相比,因為角膜表皮並沒有刮除,所以LASIK術後的疼痛較少,視力恢復更快,且適應症範圍更廣,這使得它成為台灣常見的近視矯正手術。

    早期是使用板層刀製作角膜瓣,傷口較不平整,術後恢復期較長,視覺品質也有所影響,隨著飛秒雷射技術的進步並與LASIK結合,延伸出:i-LASIK、iD-LASIK 、酷視精雕LASIK、 FSO-LASIK 、 FSQ-LASIK ,現今主流使用飛秒雷射製作角膜瓣,更為平整與穩定,提高手術的安全性、精準度與術後視力品質,並減少術後併發症,製瓣後再透過準分子雷射儀矯正度數。

     

    何謂飛秒雷射

    飛秒雷射是利用紅外雷射通過光爆破的方式,精確的進行角膜瓣切割,過程中不會熱傳遞或產生衝擊波影響周邊組織,安全、低併發症、無動刀壓力,復原速度快,適用於角膜特殊以及瞳孔過大或是眼睛太小,無法施行傳統LASIK手術的患者。

     

    相較於過去傳統的板層刀LASIK雷射手術,Femtosecond是以「雷射」來取代刀片,全程由電腦操控不用手術刀,用比頭髮直徑還小的10微米雷射光點,在眼角膜上打出平整的氣泡,將這些氣泡從點連成線,製造出細緻無皺褶的角膜瓣,不同過去以板層刀切開角膜的方式,可提升精準度。

     

    LASIK 手術流程

     步驟1  點眼藥水局部麻醉

     步驟2  使用飛秒雷射儀器製作角膜瓣

     步驟3  使用準分子雷射儀器矯正度數

     步驟4  角膜瓣復位完成矯正

     

     

    優點

    恢復期短: 手術後的視力通常在幾天內恢復,患者可以很快回到正常生活

    無痛感:手術過程和術後的疼痛感較少。

     

    缺點

    需要角膜厚度足夠,因為這種手術需要切開角膜瓣,因此需視每個人的角膜厚度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5次元 LASIK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i-LASIK 特點


    WaveScan前導波(檢查)
    在做眼球檢查時,運用前導波高階像差檢查儀(WaveScan),利用光波反彈數據,選擇出光學路徑的差異,對一個光點的擴散程度,清楚偵測眼角膜、水晶體、玻璃體、視網膜等,對各項影響眼睛曲光度的因素做整體的分析測量,再以3D立體圖描繪出眼球狀況,給與角膜各部位最精準的各別測量。

    IntraLase飛秒(切割角膜瓣)
    使用飛秒雷射瓣膜切割儀,做出又薄又精準的角膜瓣。

    VISX Star-S4準分子雷射(雷射掃描)
    運用VISX STAR-S4準分子雷射儀做三度空間眼球追蹤,令雷射束更加準確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iD-LASIK 特點


    (1)高解析前導波測量儀一次完成5項眼球數據檢驗診斷,同機分析提高精準度。  

     高解析度的視覺提昇 

    -自動驗光機

    -前導波像差分析儀

    -角膜地形圖儀

    -角膜弧度計

    -瞳孔大小測量儀(暗室與亮室狀況的瞳孔大小測量)

    (2)突破治療範圍

    -可測量像差範圍延伸至8.5毫米的瞳孔

    -高效能像差計:測量範圍涵蓋 1600 度的近視至 1200 度的遠視 以及 800度的散光(備註:原市面上可測量範圍)

    (3)高解析的測量,創造高解析的視覺品質

    -高解析(密度約177 微米) Hartmann-Shack 前導波感測器擁有傑出的準確度及能力,可量測複雜的波前像差。

    -傅立葉演算法可完全使用在7mm之瞳孔內所擷取1,257個像差點。 

     

    7次元LASIK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準分子雷射儀 EX500 特點


    (1)每100度,速度只需1.4秒 

    引進全新美國ALCON EX500準分子雷射,1050 Hz的七次元眼球追蹤系統,突破的縮短了治療時間,每一百度只需1.4 秒,減少角膜基質層和角膜瓣的脫水,隨時監控角膜厚度,提高安全性,減少術後併發症(內皮細胞增生等)患者眼球移動影響更小(治療時間短=移動少)減少患者注視時間,減輕患者疲勞感和心理壓力,增加舒適度並優化患者治療流程。

     

    (2)內建角膜厚度監視系統 (OLCR-Optical Low-Coherence Reflectometry) 

    全球創新的內建非接觸式角膜厚度測量儀,術前、術中、術後全程監控角膜厚度,立即提供醫師治療參考,精準掌握每位患者的治療狀況!

     

    (3)雷射方式採用高斯輸出,可以製作出更光滑的表面 

    採用極細高斯光束,每一秒發射500發直徑0.68mm的超小光斑,其雷射能量小、光束較均勻,可塑造平滑的角膜基質、避免產生中心小島、準確度更高。

     

    (4)七次元追蹤系統 

    1次元:眼球X軸水平移動追蹤

    2次元:眼球Y軸水平移動追蹤

    3次元:眼球X軸轉動追蹤

    4次元:眼球Y軸轉動追蹤

    5次元:眼球自旋轉動追蹤

    6次元:眼球Z軸垂直移動追蹤

    7次元:瞳孔中心移位追蹤

     

    (5)500HZ雷射脈衝頻率 

    雷射脈衝頻率為500HZ,可縮短治療時間,經實驗證實治療時間若增長,會引發角膜更多的脫水情形。雷射脈衝採飛點式雷射,平均每五點才會有一點相連 ,可以避免角膜重複性熱效應。眼球追蹤系統為1050HZ , 每秒追蹤頻約為1050次,反應速度約為0.002秒,大幅降低雷射偏位情形(眼球追蹤系統與雷射擊發系統同步)。

     

    (6)七次元追蹤角膜地形圖引導  

    運用高解析度角膜地圖儀(Topolyzer)針對每位患者獨特的眼球屈光狀況進行多達22000個評估點,可有效的掃描病患的角膜提供專屬客製化治療方案。

     

    (7)科技領航,治療效率再進化 

    採用德國工藝、光學之最-蔡司(ZEISS)鏡頭,呈現高解析顯微影像。並將手術資訊以飛行顯示器連接至醫師顯微鏡中,醫師可全程在顯微鏡下掌握手術資訊,安全、精準看的見!

     

    (8)擁有虹膜定位及主動眼球自旋抑制系統 

    NeuroTrack可抑制患者躺臥姿勢所產生的眼球自旋現象,並協助眼球的定位,使手術過程中矯正高度散光效果更加完美。採用德國工藝、光學之最-蔡司(ZEISS)鏡頭,呈現高解析顯微影像。並將手術資訊以飛行顯示器連接至醫師顯微鏡中,醫師可全程在顯微鏡下掌握手術資訊,安全、精準看的見!

     

    WFO 前導波優化技術 (Wavefront Optimized) 特點

    可調整角膜的週邊弧度,呈現術後角膜的非球面型態設計,並矯正高階像差中的球面像差問題,提升夜間視力及降低夜間眩光∘

     

    Q值引導 特點

    擁有客製化非球面Q值引導技術,Custom-Q非球面程式功能夠客製化、量身定作專屬於個人角膜的非球面數據,矯正高階像差中的球面像差問題,提升高度散光的雷射精準度,更進一步地降低夜間眩光,並能加強化影像景深的功能及老花近視雷射治療效果。

    可針對個人角膜厚度調整光學區域以減少角膜厚度消耗,及夜間瞳孔大小來設計光學區域(有效的雷射區域6.0mm-8.5mm),可擴大雷射光學區域,相對地減少夜間光暈的問題。

     

    Contoura Modules 角膜地圖引導 特點

    曾經做過角膜屈光手術(RK、PRK、LASIK)的病患,前導波檢測的分析會受到影響,而角膜地形圖檢測可以分析角膜地形的差異性,且針對先天性不規則型散光,有極好的雷射引導效果。

     

    規則散光

    不規則散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