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導╱張雅淳 攝影╱葉仁傑
台灣學童近視盛行率高得驚人,根據資料顯示,小六學童逾7成近視,國一超過8成,國三更高達9成,且高度近視的比例竟達3成。連鎖眼科機構執行長、白內障暨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醫師表示,近視600度以上便稱為高度近視,罹患白內障、視網膜剝離、青光眼的機率都會因此大增,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失明,預防之道就是要在18歲之前努力控制度數不要增加過快,一年不可超過50~100度,除了培養良好用眼習慣之外,也可在醫師建議下,採用散瞳劑、角膜塑型片積極控制度數。
近視600度以上稱之為高度近視,眼軸因此變得非常長,同時也會將視網膜拉得很長、很薄,因此容易產生裂孔造成視網膜剝離,而且也會讓眼睛的水晶體霧掉而形成白內障,不只如此,在整個過程中也會使得眼壓變化而形成青光眼,這些嚴重的眼睛疾病都可能導致失明。張朝凱醫師表示,台灣近視600度以上的民眾其實相當多,也就代表都暴露在這些嚴重眼疾的威脅之下,所以現在才會更積極去預防學童變成高度近視,建議家長每半年定期帶孩子至眼科檢查視力,若確定近視,可諮詢醫師意見決定是否配戴眼鏡。
睫狀肌適度休息 可改善
張朝凱醫師表示,以他個人的標準來說,如果治療3個月後,點散瞳劑檢查之後近視度數仍達100~125度,同時認為孩子可能度數增加過快,此時他會建議孩子配戴眼鏡,避免孩子因為想看清楚而一直讓睫狀肌過度用力。
除了配戴眼鏡之外,還可藉由散瞳劑、角膜塑型片來預防高度近視,張朝凱醫師表示,散瞳劑主要是暫時麻痺睫狀肌來強迫眼睛休息,一般來說長效型散瞳劑效果較好,但由於效果長達24小時,孩子眼睛會一直處於畏光、看不清楚的狀況,所以臨床上有些孩子無法接受,此時就可以轉而選擇短效散瞳劑,再由醫師視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搭配眼鏡。角膜塑型片是目前較新的概念,猶如戴隱形眼鏡一般,藉由角膜塑型片去壓迫角膜,以物理原理的概念去改善近視,目前大多數都是採用夜晚睡覺時配戴角膜塑型片,起床取下塑型片後,眼睛就能暫時處於視力正常的狀態,但只有9歲以上、度數低於500度、角膜弧度較陡的人較為適合,同時每2年需要更換一次角膜塑型片。
減少 近距離用眼時間
張朝凱醫師強調,無論何種方式都只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,並不能改變近視的事實,如果想預防近視,還是必須調整用眼習慣,除了減少40公分以內的近距離用眼,用眼每40~50分鐘也要休息10分鐘,同時多去戶外活動、看遠方放鬆睫狀肌,才能保護靈魂之窗。
【預防近視 這樣做】
★3歲後每半年定期檢查眼睛。
★減少40公分內的近距離用眼時間。
★用眼每40~5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。
★若確定近視,每年增加度數勿超過50~100度。
★18歲之前近視度數勿超過600度。
★諮詢醫師意見,選擇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度數。
★若近視已經超過600度,建議每3個月檢查眼睛1次。